加藤嘉一看大陸 《愛國賊》足以害國
2011-06-15 中國時報 【林欣誼/台北報導】
「賣國賊」這個詞大家不陌生,但如果為了愛國而損害國家利益,就是所謂的「愛國賊」。在新書《愛國賊》中,日本評論家加藤嘉一提出這個概念,批評近年來中國發起抵制日貨、抵制家樂福等反日仇外運動,都是狹隘、極端民族主義的展現,與賣國賊一樣,愛國適足以「害國」。
廿七歲的加藤嘉一高中畢業後留學北京大學,去年剛取得北大碩士,在大陸已是中國問題研究作家,出版過《中國,我誤解你了嗎?》、《以誰為師:一個日本八○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》。
加藤嘉一言談流利,散發超齡的從容與自信,以中文寫作的他,近日在台出版第一本書《愛國賊》,首度造訪台灣。新書集結近三年文章,觸及靖國神社、南京大屠殺等敏感的中日關係議題,但這本書卻因書名太嗆辣,無法在大陸出版。
他表示,對「愛國賊」的思考,始於二○○五年他在北京目睹的反日遊行。他痛批:「如今中國大學培養的不是菁英,而是憤青與漢奸。前者擁護狹隘的民粹主義,後者盲目地崇洋媚外。高官子弟和企業家忙著移民,等祖國慶祝建國時又回來大喊同胞,這種愛國賊已經徹底變成一個利益集團,還集體綁架了中國的對外政策。」
以日本人身分在中國談論中日問題,「我同時批評中國和日本政府,盡可能用折衷、理性的態度,解釋中、日不同的思考點。」比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,引起中國民眾反日情緒,他在文中談到中日對二戰的不同理解。
在大陸八年,他從一個稚嫩的留學生,成了各大媒體邀訪的評論家。因為年輕敢言的姿態,他曾被拿來與中國的韓寒相提並論,但他搖頭說:「我們相同的是提出另類、非主流論點,但最大不同是他言詞鋒利,我溫和中庸。」他也坦言深知中國政府「底線」,因此對釣魚台、劉曉波、西藏等議題,「不表態、不碰觸」。「因為讓自己被封殺沒有意義,我不是來破壞既有體制,而是建設。」